热点播报

主题论坛三:“碳中和与新能源” | 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3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打印

9月16日,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隆重举行。分论坛“碳中和与新能源”成功举办,本场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皓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石定寰

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寰发表演讲。石定寰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全国上下掀起了热议,学术界在这个议题上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目标,这事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和战略性任务。对于能源行业来说,就是要发展新的、绿色的能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石定寰介绍了中国几十年来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做出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发展至今,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几个主要产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李政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李政随后发言。他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逻辑及应对路径。气候变化不是一个遥远的危机,而是一个就在人们身边、正在发生的过程。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危害,就要控制碳排放的减少。达到“双碳”目标的路径就是要尽快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峰值,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和会的吸收之间的平衡。虽然前途并不是一片坦途,但气候变化使全球各国凝聚低碳发展的新共识,推动经济发展和竞争进入一个新的轨道。随后,李政分享了能源转型方面的内容。中国是碳排放大国,要从源头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处理好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配合节奏,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投入。

圆桌讨论环节

主题演讲结束后,圆桌讨论环节开启。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小军主持圆桌环节。参加讨论的嘉宾有: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董事长杨敬东、宁德时代党委第一书记孟祥峰(线上参会)、美国康明斯集团副总裁彭立新、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赵儆。嘉宾们围绕“新能源、新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杨敬东

杨敬东首先发言,他提出,“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兼顾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天然气在未来的能源机构中占比会不断上升,但同时会迎来增长平台,在一定阶段内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整体排放量。但是在碳达峰之后,作为化石能源天然气就要“革自己的命”。浙江省在“双碳”目标提出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践行国家战略目标。

通过视频方式参加圆桌讨论的孟祥峰

孟祥峰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参加圆桌环节。孟祥峰提到,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和关键的基础设备,目前锂电池储能和抽水储能相比,有响应更快、不受地理限制等优势。电化学储能近两年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上政策的支持,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要真正实现“碳中和”,就要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技术储备和资源储备上不断发力。

彭立新

彭立新发言表示,康明斯是一个生产柴油机的传统动力公司,在全球零碳低碳浪潮中也在努力做转变,“革自己的命”。“3060”目标实际是双向的,对内要主动降低我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碳排放,对外要把产品的碳排放降到最低。康明斯对此制定了明确的指标和工作要求,对内采取各种措施降碳减排,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用氢燃料来替代现在的化石能源。在氢能源的利用上不断提高技术、改进方式。

赵儆

赵儆介绍了特变电工在“双碳”目标下,围绕能源消费、能源生产两个环节展开的工作。在能源生产环节,以清洁能源发电来替代传统的煤炭发电。在能源消费环节,紧跟国家部署,开展源网荷储项目的示范应用。通过各种方式减碳降碳,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低碳产品。在“双碳”目标下,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绿色价值。

周志明

圆桌讨论环节结束,“碳中和与新能源”主题论坛也落下帷幕。同时,本次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也接近尾声。论坛联合主办方,中国经济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周志明发表闭幕致辞。他感谢各位嘉宾在本次论坛上发表的精彩报告和分享,感谢各位观众和媒体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中国石化愿与各界同人一起努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